居民“刷脸”进小区,“生面孔”根本混不进去;客人来访需要业主授权并发送手机二维码,物业扫码识别后,客人方可进入;电子门禁精准识别外来车辆,乱停车现象明显减少……今年以来,天津一些社区悄然发生变化,小区更加平安和谐,环境更加整洁有序,居民们体验着“智慧平安社区”带来的安全、便捷和舒心。 自2018年开始,天津市委、市政府连续两年将“建设100个智慧平安社区”纳入20项民心工程。天津市公安机关对此高度重视,联合有关部门大力开展“智慧平安社区”建设,通过保障和改善民生,让人民群众更多享受到改革发展带来的实惠,进一步增强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。 为确保民心工程落到实处,市公安局认真筹划、强力推进,由主要领导挂帅成立“智慧平安社区”建设领导小组,专门抽调人员组成工作专班,从全市遴选治安状况复杂、技防设施缺失、群众呼声强烈的居民小区,大力开展“智慧平安社区”建设,通过全面提升改造,让最有需要的群众首先享受民心工程的“红利”。截至目前,全市已建成“智慧平安社区”242个,累计登记各类人员、车辆信息23万余条,入室盗窃类警情连续两年大幅下降。 “智慧平安社区”带来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安全、便民、服务三个方面。通过在居民社区安装视频监控、人脸识别、车辆识别、楼宇门禁、车辆道闸等设备,直接提升社区安全防范等级;居民通过各类感知设备出入小区,有效防止了可疑人员混入;社区智能设备与市公安局专网和大数据平台对接,实现对社区边界的精准管控,有效提升了智能化管理水平。另外,对独居老人、少年儿童等群体,如家属有需要,在老人或孩子单独出入小区时可即时向家属发送手机提示。截至目前,天津“智慧平安社区”累计为居民提供核验人员出入服务612万人次、核验车辆出入服务1562万辆次,并通过核验抓获在逃人员31名。 打造“智慧平安社区”是建设平安天津的基础,也是构建智慧城市的重要载体。下一步,公安机关将联合有关部门,不断完善有关建设机制,进一步提升“智慧平安社区”覆盖率。一是建立完善“智慧平安社区”设备日常管理和运行机制,确保发挥持续性作用,推进社会治理取得实效,;二是推动制定“智慧平安社区”相关标准和规划,为新建社区和提升改造社区的后续建设提供参考,实现“有依据、可复制、能推广”;三是创新“智慧平安社区”建设模式,拓展投资渠道。在有条件的地区,组织发动业主委员会,通过居民自筹或动用大修、维修基金等方式参与社区建设,探索形成政府投资、商业运行和居民自建等多种方式并行的建设模式,进一步扩大“智慧平安社区”覆盖面。(来源:人民网)
|